《冷萃咖啡學》不同條件不同結果

2021-12-13

將冷萃咖啡器具發揮到極致,做出極具風味、質感的冰咖啡

嚮導閒暇之餘會去圖書館找一些書來看看,自然就會到咖啡專櫃去瞧瞧。第一眼就看到了王維新作者寫的《冷萃咖啡學》這本書,直覺告訴我這本應該會是本好書,因為很少人會把冷萃單獨撰寫成一本書,代表著作者對冷萃的製作以及概念有一定程度的想法。

前中後快速翻了幾頁,就決定要收納到嚮導的咖啡筆記中了。所以今天要來跟各位咖啡愛好的朋友們分享,一起來看看王維新想告訴我們那些概念。

這本書主要在說什麼?

《冷萃咖啡學》的作者是高雄不咖啡的負責人王維新,作者提到冷萃取咖啡不是加冰塊冷卻的冰咖啡,冷萃咖啡是一種透過技術、技藝的方式發揮精品咖啡本質萃取方法。早期是因為咖啡設備、咖啡豆、烘焙以及萃取技術各項條件還沒達到一個高度,但這幾年來許多咖啡業者也透過研究、實驗以及實作,發展出以往熱咖啡沒有的驚艷風味及口感,將現代精緻咖啡的特色發揮到極致。

書中提到採用相同的冰萃器具,使用「常溫水」或使用「冰塊」的條件製作冰咖啡,咖啡風味以及口感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又或者,採用「不同冰萃器具」,使用「常溫水」或是「冰塊」去萃取,製作出來的那杯冰咖啡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作者想分享的是不同「溫度」的條件製作出冰萃咖啡會有什麼不同;「不同方式」的萃取,又有什麼不同。學起來,在家就可以輕鬆實驗以及飲用,在炎熱的天氣下,也能享有美好的冰咖啡享受。

低溫萃取與高溫萃取有什麼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感官的感受」,當我們在飲用冷飲或是冷食的時候,就會發現食物風味在沒有熱度的時候,香氣與風味會弱很多,作者認為「氣味分子在低溫時,運動力會降低,所以風味不易揮發」,所以在製作低溫的食物時,通常會調味較重,以達到我們平常吃熱食的感受閥值。

所以我們在製作冰咖啡的時候,咖啡粉使用量會多一點、濃一些是正常的,但用傳統熱水沖咖啡的方法沖煮咖啡再降溫,是比較容易萃取失誤。可能萃取過度,也可能萃取不足,導致咖啡太水、風味不足,甚至出現苦澀味。不過使用冷萃器具,就可以改善這些問題,最主要是利用「低溫長時間」的萃取,讓咖啡的風味慢慢溶出,以減少不好的風味物質釋出而且又能做出風味飽滿、香氣十足的冰咖啡。

萃取咖啡的基本觀念

  • 研磨粗細: 咖啡粉的表面積越多,風味比較容易被萃取出來,濃度也較高,磨得越細,萃取效率越好。作者建議用平常的研磨粗細習慣即可,建議使用小飛馬刻度3,大約就是特級砂糖(白糖)的粗細。
  • 粉水比: 製作冰萃咖啡需要濃一些,建議是使用在1:10-1:12左右, 若是萃取出來太苦太濃,可以加一點點的水去試試看風味是否更有層次,如果有,就是太濃了。
  • 萃取溫度: 溫度越高溶解越快,溫度越低溶解越慢。而且萃取和發酵速率會越低,就需要越多的時間。
           ●水滴式-以「室溫水」來萃取咖啡
           ●冰滴式-以「冰塊水」來萃取咖啡
           ●冰釀式-兩種方法,一將萃取好的咖啡放置冰箱「冷藏」,靜置發酵;二是以「浸泡」的方式萃取咖啡,就像泡茶一樣將咖啡粉泡在室溫水中,再拿去冷藏冰起來。

丨萃取效率丨水滴式>冰滴式,因為萃取的水溫較高,在同樣條件下可以更容易地將咖啡風味帶出。

丨發酵風味丨 水滴式>冰滴式,是冷萃咖啡最具特色的風味之一,水滴式萃取會有比較明顯的發酵風味,是因為「酵母菌」在攝氏0-30度之間是最適合生長的溫度區間,發酵作用會越旺盛。

  • 攪拌程度: 一開始水與咖啡接觸時,咖啡物質會快速釋出,但隨著時間增加,水趨向等張濃度時,咖啡粉內的物質就不容易析出,透過攪拌可以加速咖啡物質萃出。
  • 萃取時間: 冰釀式萃取法是屬於「浸泡法」,當水接近等張濃度時,咖啡粉內物質就不容易釋出,需要足夠的時間去萃取水滴式以及冰滴式萃取法是屬於「滴濾法」,是透過新鮮的水(低張溶劑)溶解咖啡粉內部物質,變成飽和溶液後釋出,萃取速率相對較快,萃取時間相對可以縮短。
  • 水質: 使用不同水質來萃取咖啡,風味相對也會不同。一般來說TDS較高,body較厚;TDS較低body較薄。作者建議使用平常使用的水即可,不要使用逆滲透的水,會導致咖啡稀薄。(在本書有列出的實驗結果)

咖啡風味的影響因素

會影響咖啡風味之一就是「咖啡的品種」,大致分為賴比瑞亞種、阿拉比卡種以及康乃佛拉種(旗下Robusta種)。最常見得就是阿拉比卡種,擁有帶花香、堅果、可可香與果酸的風味,每個國家所產的咖啡以及當地產區的製作方式皆有不同特色。Robusta種,苦而不酸、油脂豐富、body厚實。

咖啡的後製方法也會大大影響風味,大致分為日曬、水洗、半水洗。日曬風味較為濃郁,果香明顯,酸值較弱,屬於「醬香型」;水洗風味較為輕爽、果酸明顯,屬於「輕盈型」;半水洗風味介於日曬與水洗法之間。

阿拉比卡擁有較多的咖啡風味小分子,做淺烘焙會比較有花果香及果酸,但是做成深烘焙後,花香以及果酸就較為不明顯,咖啡小分子也會隨烘焙而去。當咖啡用冷萃法萃取後儲存於冰箱,要注意最重要的咖啡風味小分子也會因為冷藏時間過久,也會逐漸消逝

另外,製作冰萃咖啡的過濾材料也會大大影響風味。使用濾紙過濾,口感會較乾淨、清爽,是因為濾紙的密度高,也過濾掉咖啡的油脂。若使用濾布作為過濾材料,除了油脂可以保留外,膠狀物也可以保留,但可能會有細粉殘留。

水滴、冰滴、冰釀萃取方法以及口感差異

水滴法的萃取方式: 是使用「室溫水」放置於室溫下萃取,粉水比可以用1:10-1:12的比例下去製作。由於使用的溫度相對於冰滴法是較高的,萃取效率會較高,使用新鮮的水去萃取咖啡,時間相對較短,口感相對濃郁與厚實,發酵作用也會較強,甚至可以發展到「酒香」的程度,屬於醬香型。

冰滴法的萃取方式: 是使用「冰塊水」放置於室溫下萃取(亦可放入冷藏) ,粉水比可以用1:10-1:12的比例下去製作 。由於平均萃取溫度是相對較低的,萃取效率較慢,但是使用新鮮的水去萃取咖啡,時間相對需要較長一些,但「口感清爽」、香氣上揚,發酵作用略強,類似「雞尾酒」的強度,屬於清香型。

冰釀法的萃取方式: 是將咖啡與水「放置於冷藏」下去一起萃取,因為溫度較低(作者稱:恆低溫) ,萃取效率最低,因為此法是使用「浸泡式」萃取,所以需要更長的時間讓咖啡物質擴散,達到等張溶液,粉水比建議使用1:12(所有咖啡粉都能浸泡到為主),口感較為輕盈、淡口,發酵作用相對較低,類似「冷泡茶」的口感,通常製作時間需要8小時以上。常見浸泡式萃取有二,採用冷泡壺以及濾茶袋的方式萃取,最大的優點是方便,而且可以大量製作。

後記

《冷萃咖啡學》後半部闡述了各種不同冷萃器具實驗過程,並使用深烘焙混豆、水洗耶加雪菲、日曬耶加雪菲下去製作。在不同器具下,深烘焙混豆用水滴法下去製作呈現非常濃郁、厚實且發酵最強的風味,但令人意外的是,若採用濾茶袋下去製作,咖啡就沒有明顯發酵以及帶有明顯苦味。耶加雪菲系列就更為有趣,上述三種萃取法所製作出來的風味皆不相同,水滴法濃郁發酵果香味,冰釀法的果汁感雞尾酒以及特殊水果茶風味。

千萬種的咖啡玩法到深奧的咖啡萃取理論,每一個環節以及細節都相當重要。作者分享了「三大冷萃咖啡的萃取思維」,幫助咖啡愛好者了解到在不同條件下冷萃咖啡的變化。初始溫度的設定以及萃取方式的結構幾乎是決定了這壺冰萃咖啡的走向,再加上酵母菌這個變因,讓冷萃咖啡產生出了極具特色的發酵風味,甚至可以做出有如威士忌的酒香風味,若再搭配著各種不同烘焙度、品種、後製法、以及過濾材質就可以創造出多元的咖啡樣貌。

最近天氣回暖,嚮導也要來嘗試看看冷萃咖啡的魅力。

___

如果你迷失在咖啡森林中,找不到可以往前的方向

歡迎在Facebook追蹤A咖指南,嚮導隨時都在。


📌有幫助到你嗎 ?

可以留下你的email,跟隨A咖嚮導的腳步,帶你爬上山峰之巔,走出迷霧森林,看得更遠。

每週更新一文章,一年52篇筆記

基礎咖啡學習 咖啡筆記

📑建構你的咖啡思維

我們一般沖煮咖啡時,經常會預熱咖啡杯、濾杯、甚至連手沖壺都預熱了,但預熱真的會把咖啡沖得更好喝嗎?不預熱就不好喝了嗎?

從前從前,有很多的咖啡傳說故事,相傳咖啡的起源歷史,已無法考察了,但仍有許多的傳說故事持續發酵著。

應該很多人都有聽過一種三分法,可以檢視自己沖煮狀態的方法,假設平常義式咖啡會萃取24秒結束,計算過程含預浸時間,將這24秒拆成三段,8秒/8秒/8秒,每8秒換下一個杯子,去嘗試看看咖啡呈現甚麼味道,自然你就知道哪一段出現問題,不過通常都在第三杯咖啡裡出現明顯瑕疵。這時候很多人就會想怎麼改善這個問題,可能靠「降低水溫」,可能靠「手法」,可能靠「截流」,來避免瑕疵味被萃取出來。

世界第一張咖啡濾紙,是由一位德國的家庭主婦,也是一位企業家-梅琳達·本茨(Amalie Auguste Melitta Bentz)發明的,沒錯,就是那個很有名的濾杯品牌Melitta。除了濾紙外,夫人也發明了,世上第一款黃銅濾杯,可以說在手沖咖啡界,定滴濾式咖啡的基礎,有著廣大的影響力。

A咖指南

點燃生活中的活力。滿足你心中的渴望。

資訊

使用者條款
隱私權政策

鼓勵我們

快速聯絡

電子郵件: akacompass@gmail.com
電話號碼: +886-911554213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