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濾杯需不需要預熱?
我們一般沖煮咖啡時,經常會預熱咖啡杯、濾杯、甚至連手沖壺都預熱了,但預熱真的會把咖啡沖得更好喝嗎?不預熱就不好喝了嗎?
撰文。SIN
提姆強調「烘焙咖啡沒有所謂最適切的參數或手法,不同類型的咖啡就需要不同的烘焙曲線」,因為各種咖啡豆的大小、密度與含水量都不相同;而且,咖啡生豆的狀態以及你所在的烘焙環境都是持續變動的,烘焙結果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好的烘豆師需要具備許多知識,才能在無數嘗試與錯誤中找到所要的風味
嚮導認為會這樣分類一爆至二爆前的咖啡豆以及二爆後做為區隔,主要還是因為各國文化飲用習慣不同,提姆以最簡易的方式將豆子分為二者,但事實上二爆前的豆子,也是可以透過適當的烘焙方式讓咖啡豆更能呈現咖啡本身的天然風味,且能用於任何沖煮器材。
淺烘焙,容易讓未熟豆或瑕疵豆的缺陷變得更為明顯
「中度烘焙」的咖啡豆,為明顯「焦糖化」的現象,讓咖啡變得更多甜味,但咖啡的酸質也會相對減少或消失;若是不小心焦糖化過多,還會帶些苦味。
「全能烘焙」,有些烘焙廠的烘焙思維是將所有咖啡豆烘焙至各自最適合的烘焙度,認為可以保存最天然的咖啡風味,帶出所有咖啡的甜味,但實際上並沒有考慮到不同沖煮方法就需要在烘焙上做些調整。提姆認為,若使用較為深烘焙的濃縮咖啡機專用咖啡豆,拿去法式濾壓壺或是滴濾咖啡機沖煮,時常會有焦味與苦味,反而不慎理想。但提姆並沒有反對不同的思維,認為不同的烘焙方式沒有對錯,只要在乎「風味」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
提姆也建議咖啡豆要新鮮喝,3-4週內沖煮完畢最佳,少量多買,才能保持正向循環,時常喝到新鮮的好咖啡。
可以留下你的email,跟隨A咖嚮導的腳步,帶你爬上山峰之巔,走出迷霧森林,看得更遠。
每週更新一文章,一年52篇筆記
☑基礎咖啡學習 ☑咖啡筆記
我們一般沖煮咖啡時,經常會預熱咖啡杯、濾杯、甚至連手沖壺都預熱了,但預熱真的會把咖啡沖得更好喝嗎?不預熱就不好喝了嗎?
從前從前,有很多的咖啡傳說故事,相傳咖啡的起源歷史,已無法考察了,但仍有許多的傳說故事持續發酵著。
應該很多人都有聽過一種三分法,可以檢視自己沖煮狀態的方法,假設平常義式咖啡會萃取24秒結束,計算過程含預浸時間,將這24秒拆成三段,8秒/8秒/8秒,每8秒換下一個杯子,去嘗試看看咖啡呈現甚麼味道,自然你就知道哪一段出現問題,不過通常都在第三杯咖啡裡出現明顯瑕疵。這時候很多人就會想怎麼改善這個問題,可能靠「降低水溫」,可能靠「手法」,可能靠「截流」,來避免瑕疵味被萃取出來。